top of page
搜尋

OpenAI決定開放生成情色內容,教會為何要關注?

OpenAI的執行長Sam Altman在10月15日表示,過去因考量使用者的身心健康,ChatGPT設有許多限制,但這些限制也降低工具的實用性與娛樂性。如今既然有新的工具,並且有方法可以緩解對身心健康的傷害,公司將在多數情況下,安全地解除限制。

ree

預計12月起,ChatGPT將能依照使用者意願,更有人味地來互動、塞滿表情符號的對話,或情緒價值拉滿的回應. . . 更重要的是,要用對待成人的方式來對待成人,讓通過驗證的成年使用者,可創作情色的內容。

但「使用者身心健康」這件事,卻不是這麼單純。


☠️數位科技對人類世界的威脅

從前NOKIA經典的廣告詞是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,強調手機使用的順手、容易上手;原本英文的字眼 “Connecting People”,是讓手機成為人連結的橋梁。

然而,隨著科技成癮問題的浮現,各界對數位科技帶來的衝擊有更多的關注。整體來說,手機反而取代人,成為我們緊抓著不放的對象了。

無論是遊戲或短影音,透過即時給予大腦回饋,讓人對挫折、無聊的容忍度降低,對於實體生活中人際互動的複雜,更是難以忍受。隨著情況的惡化,最終會導致前額葉結構被破壞、功能受損。

AI情緒價值拉滿的能力,在幾個月前GPT 4o的版本已經見識過了,那些甜言蜜語滿足人心對關係與連結的渴望,讓許多使用者一邊打字一邊笑。

但有沒有想過,真正的好朋友會說真話,不會只拍馬屁(箴27:6);心理韌性與恢復力,也需要透過真實世界中不完美的互動與修復來培養。若照孔子「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」的標準,AI絕對多聞,但也只是多聞。

然而,生成的內容涉及色情,那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
🔍到底道德放在哪裡?

嚴格來說,OpenAI的舉動不違法,畢竟是使用者自願使用AI所提供的功能,ChatGPT只是幫助人更完美地產出心中的渴望。況且就算它不提供,也有別人在提供。

面對超過預期的批評,Altman表示:「OpenAI不是這世界選出的道德警察」。這鍋甩得真是漂亮!就算要OpenAI當警察,誰先來制定規則呢?

如果沒有一套有共識的道德價值觀,怎麼能期待OpenAI會遵守,甚至當警察?憑什麼要一家在商言商的公司來決定是非善惡的標準?

或許,OpenAI是真的盡責地預備、防堵,讓AI在他們的平台上更安全地被使用。

無論如何,關鍵在於人心、品格、道德良善的標準,以及我們是否真的掌握網路對人類世界的影響,還有回應的能力。球,又回到了我們的手中。


🧱時空背景的高牆

如果你也是成長自國一《健康教育》第13、14章會跳過不教的年代,性,是個尷尬又難以啟齒的話題。民風純樸、民智未開的過去,性的話題充滿禁忌,許多人是在糊里糊塗的情況下就學會了。

除非是身為相關專業從業人員,否則要在這樣背景下成長的人,和現在的年輕人談論性、自慰、色情,簡直是件要命的事。

問題是,時代變了。科技文明之外,文化與價值觀也在改變。因此,每一代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環境,甚至是獨特的生活經驗,塑造出不同的特質。

從前要在書店、錄影帶店後排陰暗角落才能找到的限制級書刊及影片,現在只要透過手機網路唾手可得。將來透過AI,還能自己生成想要的內容、實境影片或對話。

三、五十年前,強調的是正統、標準答案,異己是會被排除、被消音的。接著經歷一連串的衝突、抗議,社會風氣逐漸開放,開始接納多元的聲音。尊重、包容、接納被視為是文明社會的象徵。

幾十年下來,社會從一綱一本「標準答案」的年代,走向多元。如今有成千上萬種聲音,卻莫衷一是。在追求開放多元意識形態下成長的兒少,不認為需要有標準答案。

孩子成長在高牆的另一端,我們被難以啟齒的尷尬包袱擋在這一側。想跨過去嗎?該跨過去嗎?跨過去又想要說什麼呢?


✝️該怎麼辦?這又與教會何干?

耶穌對門徒吩咐大使命的核心,是要使萬民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,最終要從內到外在不同生活面向上,活出在基督裡豐盛的生命,反映出神的形象與樣式。然而,在數位科技已知的潛在傷害之上,AI納入情色的元素,又讓整體的威脅再升級。

面對這樣的威脅,首先要有以賽亞的心情:「禍哉!我滅亡了!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,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。」當我們想到比我們更脆弱、更需要保護和引導的兒童青少年時,需要為意到自己也需要面對從網路來的誘惑和試探。

其次,深入去了解相關的議題。近年各種軟硬體的快速發展,累積出的影響力早已遠遠超過預期。如何讓工具發揮功能並確保不造成傷害,是整體人類需要面對的挑戰。潛在的風險與傷害在哪裡,需要更多了解。

同時,要明白神心意的整全性。神所預備給我們與蒙召的恩相稱、豐盛的生命,包括內心深處與人連結的渴望,該如何健康地活出來?對於性以及情色的話題,這位創造者怎麼看?該如何更完整地呈現神的心意,來面對愈來愈有挑戰的數位科技議題。

最後,我們需要有對話的智慧。這一代的兒少在多元價值下成長,被訓練思考但缺乏價值的引導。每天聽見許多的聲音,但都只被當作是一種可能。如果教會、基督徒父母不教,就是放手任由世界來教。教會及父母要學習用兒童青少年能明白的方式和他們討論對話,幫助活在多元意識型態下的他們,可以聽見並且遵行神從亙古到永遠不改變的心意。


 
 
 

留言


中華基督教主意婚姻家庭事工發展協會

台內團字第1110014957號

SINCE 2022

聯絡我們

bottom of page